【導語】未來五年,Mini/Micro LED直顯屏渴望迎來10倍市場的爆發性增長。
搜 索

Mini/micro LED直顯主升浪期,將迎十倍增長

來源: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:2023-03-02 作者:那山那水
分享到:
第375期

    “2021年我國LED顯示屏年產值已超650億元,占據全球的80%,其中的Mini/Micro LED直顯屏僅為15.5億元!钡,未來五年,Mini/Micro LED直顯屏渴望迎來10倍市場的爆發性增長。

    2月23日,在廈門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”重點專項,即“Mini/Micro LED直顯屏超高清顯示NQI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示范”啟動會上,與會專家高度看好Mini/Micro LED直顯屏的成長預期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行業市場的發展正在進入“收獲期”,10倍的市場成長不是夢想。

    貫穿產業鏈條,是目前行業根本任務

    “Mini/Micro LED超高清顯示NQI集成應用在線示范平臺”的目標是,突破未來顯示行業智能高精度檢測儀器缺失的瓶頸,從芯片衰退機理出發,全力研制智能高精度測量與校正儀器,結合集成計量技術及檢測與評價標準體系研究,以解決生產工藝全鏈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問題。

Mini/micro LED直顯主升浪期,將迎十倍增長

    這一目標的特點,不是瞄準單一工藝、單一設備,而是聚焦從晶圓開始到應用終端的“整條產業鏈”,涉及了Mini/Micro LED直顯技術的各個關鍵環節。計劃實現在10家以上示范企業新增Mini/Micro LED直顯產值50億元以上的經濟目標,最終助推實現Mini/Micro LED直顯等新一代顯示產業革命性發展。

    在行業專家看來,Mini/Micro LED直顯短期目標是達到我國LED直顯市場10%的份額;中期看其技術市場占比渴望超過30%,形成新興顯示市場一個至少兩三百億規模的細分品牌。而目前,這一市場正在處于關鍵的起步期:即將產業上中下游近年來獲得的技術進步,與實際市場需求場景“串通”起來的過程之中。

    從上游看,晶圓、外延方面,已經突破了設備和量產瓶頸,并在產品可靠性、一致性、壽命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;中游市場看,包括巨量轉移、MIP封裝路線等,行業也已經取得了眾多的方向性共識,并初步構建起供應鏈框架;下游市場,隨著微間距產品問世、100-200英寸超高清單體屏市場的打開,mini/micro LED規格的LED晶體從可選項,變成了必選項,市場落地擁有了一定的基礎。

    以此為基礎,行業認為,盡快打通各個Mini/Micro LED直顯產業鏈條的貫通性節點,為行業市場更大規模的產能輸出與成本下降曲線的啟動奠定基礎,具有緊迫性。這也是“Mini/Micro LED超高清顯示NQI集成應用在線示范平臺”建設的背景和任務。

    直顯市場:Micro LED是關鍵,Mini具有過渡性

    Mini/Micro LED直顯產業發展已經有數年之久,為什么現在是關鍵的“增長爆發起點”呢?對此,一個基本的解釋是:Micro LED是關鍵,Mini led具有過渡性。

    首先,直顯技術和背光技術的需求是不同的。Mini led應用于背光市場優勢主要是,即保障了HDR需求的極高分區控制能力;也能利用LED芯片尺寸夠大的特點,維持“液晶背光需求的高亮度”。

Mini/micro LED直顯主升浪期,將迎十倍增長

    但是,在直顯市場,單個像素顆粒的亮度需求很有限。特別是在小間距、超微間距顯示市場,單顆LED晶體的亮度需求可能只有液晶背光的十分之一,乃至更小。這樣的背景下,從節約晶圓、外延的材料,提升上游的產出效率角度看,micro比mini在LED直顯市場更為適合。特別是在超微間距應用中,幾乎只有micro才能很好的滿足“極致”像素間距的應用需求。

    其次,從技術工藝角度看,集成和封裝技術的發展總是落后于LED晶體顆粒的技術進步。這導致mini/micro LED直顯發展的前半段,只有依然適用于傳統封裝技術,如IMD、COB的技術來支撐mini LED的應用;卻缺乏更適合小間距與微間距LED直顯的micro LED的封裝方案。這一點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mini/micro LED技術的發展,實質市場落地的只有mini技術。

    但是,隨著2021年以來,在micro LED+MIP封裝路線工藝上行業共識的逐漸形成,以及樣板性產品的不斷問世,在中游和下游市場,micro LED直顯產品啟動的關鍵瓶頸已經被打通。市場將快速進入micro LED替代mini LED成為直顯市場新追求的關鍵階段。

    第三,mini/micro LED技術比較,在直顯市場mini產品目前主要的小間距和微間距產品類型,micro都能擔當,且具有上游材料的成本優勢;micro在P0.7以下市場的超微間距優勢,則是mini產品所難以實現的。且mip封裝技術也只有與micro技術結合才更具有意義;micro也可以采用COB和IMD封裝技術。這些差異讓micro LED直顯的市場“適應性”顯著比mini LED應用于直顯市場更具有廣泛性。

    第四,直顯市場micro LED具有更寬闊的“顯示類別兼容性”。即除了大屏LED直顯之外,micro LED也會在中小屏幕、微型顯示等領域大展身手。在大屏直顯上的技術突破和市場啟動,只是micro LED產業鏈走向市場的第一步。

    基于以上種種,直顯行業和背光行業對mini/micro LED技術的選擇必然出現分歧。對于直顯行業而言,mini/micro LED技術真正的啟動點更要“靠后”:必須在micro LED產業鏈足夠完備的時候,mini/micro LED直顯市場才能真正進入“爆發”性發展的階段。即未來很可能是“mini LED背光”+“micro LED直顯”共同構成新興顯示技術的并行賽道。

    大手筆投資指向2025年行業關鍵節點

    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統計數據,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顯示行業新增投資超過1500億元,基本與2021年同期持平。其中,材料方面的投資接近750億元,首次超過了器件,投資方向也明顯從LCD向OLED、Micro LED及部分上游材料轉移。特別是Micro LED及其上游材料設備領域投資,創出了歷史新高。

Mini/micro LED直顯主升浪期,將迎十倍增長

    Micro LED相關上游典型項目在2022年的投資特點基本可以用“大廠商、大手筆、跨行業、指向2025”四個關鍵詞概括:例如,海信視像、京東方分別以14億元和21億元控股乾照光電與華燦光電;TCL華星與三安光電成立合資公司,其Micro LED研發項目于2022年年初開工;康佳重慶LED項目投產——這涉足了傳統LED產業鏈和液晶面板、彩電品牌,具有“品牌大、跨行業”的特點。

    再例如,近日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開工活動在北京舉行,該生產線總投資290億元,2025年實現量產后,將進一步增強京東方在VR、MLED等高端顯示技術布局。近日,中山洲明智能制造基地正式開工,規劃建設智能化、自動化生產線,涵蓋LED全彩顯示屏、LED專業照明系列產品、Mini & Micro LED的研發、生產、銷售和展示等業務。該項目計劃投資22億元,第一期總投資10億元。華燦光電20.84億元定增2月10日獲受理,其中擬投入17.5億元用于Micro LED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基地項目。聚燦光電定增申請1月31日獲證監會同意批復,其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2億元用于Mini/Micro LED芯片研發及制造擴建。特別是作為LED芯片行業龍頭,三安光電2022年12月完成79億元定增募資,投向湖北三安光電有限公司Mini/Micro顯示產業化以及補充流動資金,成為行業上游大手筆投資的龍頭代表……

    據行業不完全數據顯示,2020-2022底,我國已經落實Mini/Micro LED行業上下游投資額超過2000億元,且投資呈現逐年遞增狀態。這些投資大部分指向2025年投產或者達產。投資數據充分表明了行業信心、共識,以及應用市場爆發的“節點”時間。

    種種信息表明,MLED(Mini LED背光+Micro LED直顯)的新技術市場正在快速打開。特別是Micro LED直顯2023年很可能迎來應用規;涞氐脑,并真正開啟市場增量的主通道!@將是我國LED顯示行業企業和品牌未來三五年的必爭陣地,也將是行業較量的核心焦點!

視觀察

中國互聯網唯系統關注高端視聽影像產業發展根本規律的新聞欄目
快速評論
驗證碼: 看不清?點一下
發表評論
廣告聯系:010-82755684 | 010-82755685 手機版:m.pjtime.com官方微博:weibo.com/pjtime官方微信:pjtime
Copyright (C) 2007 by PjTime.com,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| 聯系我們 | 歡迎來稿 | 網站地圖
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
福影院视韩国片